孙毅教授:叙事隐喻与隐喻意象——约翰·济慈十四行诗刍探

发布者:谢梦雅发布时间:2023-06-21浏览次数:466

(通讯员 杨佳昕 邱净非)2023615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毅教授应邀为院师生开展了题为“叙事隐喻与隐喻意象——约翰·济慈十四行诗刍探”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刘红卫教授主持。

孙毅教授在Metaphor & SymbolPragmatics and Society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外语》、《上海翻译》等SSCI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6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于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10余项。

讲座伊始,孙毅教授指出浪漫主义大诗人约翰·济慈用诗歌独树一帜地表达着对现实世界的所感所思,其诗歌对英国 19 世纪下半叶、20 世纪初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孙毅教授指出隐喻是诗歌的立身之本,意象是诗歌审美的精髓。济慈的十四行诗中富含各种隐喻叙事意象,在给读者带来审美体验的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切思考。孙毅教授认为,隐喻叙事是人类组织故事情节、行为和思考的一种方式,济慈十四行诗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其从生活中俯拾皆是的隐喻意象出发,基于叙事结构来书写充满深厚寓意的诗篇。

讲座中,孙毅教授重点剖析隐喻和叙事的两个关联层面。其一,叙事往往基于隐喻,从一个故事投射到另一个故事的叙事过程无法脱离隐喻,人类的文学头脑充满了故事和隐喻,这是认知不可或缺的能力。其二,隐喻能够使叙事变得含蓄,叙事修饰和隐喻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隐喻本质上是表意的、形象的、行为的、甚至心理的。由隐喻派生而来的意象可以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叙事话语作为延伸的隐喻,用广为人知的现象描述鲜为人知的现象,能够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搭建起一座座桥梁。

孙毅教授以隐喻意象为视角,以叙事为途径,以意向解构作为手段,以著名翻译家屠岸的《济慈诗选》为语料来源,结合当代隐喻学理论,着重分析了济慈诗歌中的叙事意象,进一步阐明隐喻与故事、隐喻与叙事的相互关系,阐释隐喻叙事的认知、情感与语用三重功用。

讲座结束后,学院师生同孙毅教授就讲座主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学院文学方向师生们就孙教授植被叙事中“蔷薇与革命”的分析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故事的力量”的叙事意蕴以及外国文学研究的前景趋势进行对谈。孙毅教授指出,人文专业属于“无用之用”,而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体现了文学学科自身的生命力。

孙毅教授关于约翰·济慈十四行诗中的隐喻探讨带给外院学子一场重回古典的学术盛宴。在愉快热烈的学术讨论氛围中,这次讲座圆满结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