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谷明教授讲座:“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发布者:陈长军发布时间:2021-11-19浏览次数:593

  院网讯(通讯员:刘早)1118日下午,应我院俄语教研室邀请,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武汉市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胡谷明在文波语音210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翻译人才培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朱红琼教授主持。

胡谷明教授首先介绍了全国高校俄语翻译人才的若干种培养模式:双学位、主辅修、外语+专业知识,以及近年来正在试点探索的“小语种精英班”模式。其中,他着重论述了最为常见的外语+专业知识模式下的俄语翻译人才培养。以“什么样的译员是好译员?”这一问题为引子,胡谷明教授结合自身翻译活动和教师职业生涯的经验,提出要将国内扎实的外语基础教育与国外沉浸式翻译语境(交换、升学等)相融合,进而提升译员各方面的能力。

胡教授将翻译能力分解为语言能力、知识能力、应变能力和编辑能力。他强调,决定译员语言能力的不仅有外语水平,还有母语水平。此外,译员的知识能力,即翻译理论知识、国情文化知识、职业道德等也决定了译员职业生涯可及的领域和高度。胡谷明教授将自己的翻译活动娓娓道来,从上世纪90年代起至今,其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翻译技巧,生动的译例让在场听众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作为结语,胡教授提出了七条提升翻译能力的途径:一为扎实学好现有课程,打好语言基本功;二为多听多背经典文章例句;三为广泛阅读“一带一路”国家的国情文化;四为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五为积极参加翻译实践活动;六为分情景预备常用句型;七为多向俄罗斯专家请教。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与胡谷明教授展开热烈问答交流。宾主就具体翻译操作、俄语人才培养、口译学习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探讨。朱红琼教授为本次学术讲座做了总结,点评胡谷明教授此次讲学开拓了大家的研学视野,以实例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了俄语翻译人才培养的历史与前沿。


Baidu
sogou